其他
我可不可以“只要爱,不要恨?”
我们的分别心
就是我们的“生死簿”
想要成佛
就要超越分别心
开发我们的智慧
佛陀的爱叫慈悲的智慧
让我们更深刻地去研究生命
我们肤浅的分别心,就是我们的我执、我们的“生死簿”。这世间,有好看的就有难看的,有爱也就有恨。有人说:“我只要爱,不需要恨。”这可能吗?只要是冲浪的人,就不能避免被浪所淹没;如果满足于六道轮回的状态,认为“我现在这样是合理的”,那就必然会被它所伤。
《楞严经》第一章就是找出这个分别意识。当佛陀问阿难当时为什么出家时,阿难说,因为看到佛的相好庄严。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其实看到佛这么圆满,也是一种分别心。而想要成佛,就要超越分别心,开发出我们的智慧。
学佛的人要跳出轮回
如果还想轮回,还想在这世间,这样的人,佛教对他来说就没有价值。而当不想生死,“想参透生命的课题,想超越生死的大河、轮回的大海”,这个时候,佛教就是无上宝贵的,世间没有任何学问能够跟祂相比。
佛陀的爱叫慈悲的智慧,是不同于凡夫的。祂不是给凡夫的爱加油,而是给凡夫的感情釜底抽薪,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研究生命。
摘自2018年2月法堂开示
往期精彩回顾:
“我愿意”是一种生命的承诺和愿望——传喜法师详解“三皈五戒”
这张“支票”,你会用吗?——一份《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》的说明书
声明:本文由「佛教慧日」微信平台原创,图片来源于网络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